不得不說,工作經驗永遠是求職者繞不過去的一道坎。
前幾天,有個用戶在后臺給我們留言:
最近找工作,有一家我很喜歡的公司邀請我去面試,這本來是件好事,但是我卻很擔心。因為我的工作經驗其實沒達到他們的要求,崗位有些內容我沒做過,JD上寫要3年以上相關經驗,我其實只有2年。感覺自己的劣勢還挺明顯的,要是面試表現(xiàn)不好,白白浪費了這么好的機會...壓力好大啊。
這種焦慮和擔心,其實很普遍。
因為不管是應屆生還是職場人,在求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工作經驗達不到面試崗位要求的情況。
應屆生可能是沒有工作經驗,但崗位要求有1年相關經驗;職場人可能會像這位用戶一樣,有2年工作經驗,但對方要求至少3年經驗。
是不是有點故意卡你的感覺?
曾經就有朋友問過我這個問題:為什么工作經驗這么重要?
一方面,有工作經驗更能快速開展工作。
如果你沒有任何經驗,這就意味著你需要有人帶,需要時間學習,需要空間試錯,這背后都是公司要付出的成本。
但公司不是學校,沒有義務對你進行“再教育”,招你來也許不能快速創(chuàng)造效益,但至少要保證你能夠盡快推進崗位的日常工作,并且不影響其他相關工作的進行。
另一方面,工作經驗體現(xiàn)能力積累。
通常來說,一份工作需要半年的時間熟悉適應,一年左右的時間熟練上手,三到四年的時間成為領域專家。
隨著你在崗位上的不斷深入,你的能力模型會從單一變得系統(tǒng),從基礎逐漸精通。與日益專業(yè)熟練的職業(yè)技能并行的,是你處理問題的經驗,在一個崗位待得越久,遇到的問題就越多,自然能積累越為豐富的解決方案。
所以在面試的時候,工作經驗很重要,尤其是豐富的工作經驗,既是一種競爭優(yōu)勢,也在某種程度上為你的薪資定位提供了參考。
那我沒有工作經驗,或是工作經驗比較少,是不是就意味著我不行?
非也。
我之前遇到過一位轉行的候選人,他是英語專業(yè)出身,畢業(yè)之后就去了培訓機構當老師,偶爾會在機構公眾號上發(fā)發(fā)文章,后來因為行業(yè)整頓不幸被裁,就想借此機會嘗試一下自己一直向往的新媒體崗位。
之所以邀請他來面試,是因為這個崗位是一個英文教育類公眾號的運營,這位候選人雖然沒有成熟的運營經驗,但他專業(yè)符合,從教經歷又能夠幫助他更好的進行輸出。
令我驚喜的是,在面試過程中,他沒有因為缺乏新媒體相關的工作經歷而露怯,而是很敏銳的找到了自己的優(yōu)勢所在,并且用充分的例證向我們展示了他的確具備這個優(yōu)勢。最后成功拿到了崗位offer。
在整個過程中,他做到了這2個關鍵點:
很多人收到面試邀約后,心里是不自信的,因為自己沒有完美貼合崗位要求。導致很容易陷入焦慮情緒,把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該“如何彌補工作經驗不足的劣勢”上。
其實大可不必。
如果你的劣勢會嚴重影響崗位工作,那你根本不會獲得面試機會。既然能收到面試邀約,就說明你已經達到了基礎標準,并且具備某些突出優(yōu)勢。
那我們就不需要刻意去彌補不足,而是快準狠的找到自身優(yōu)勢,這才是面試官關注的重點,也是我們制勝的法寶。
李開復曾說,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和清晰的競爭戰(zhàn)略,可以使職場人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
工作經驗不足已是既定短板,那就讓我們的長板足夠顯眼,給面試官留下深刻的印象。
也就是說,去找能夠佐證自身優(yōu)勢的經驗和案例,并且要與崗位直接或者間接相關。比如這位候選人向我們展示了他在上一份工作中寫的新媒體相關文章,以及自己對于目標崗位公眾號的思考,來展示自己的輸出能力。
在此基礎上,盡量用數(shù)據(jù)化,或是比較的形式呈現(xiàn),就像你說這個西瓜好甜,跟你說這個西瓜像冰糖一樣甜,顯然后者更能給對方一個直觀的印象。
如果說我們是一款產品,面試官是我們的用戶,那么察覺并滿足用戶的需求,是讓產品走向成功的關鍵。
版權與免責聲明:
文章僅作公益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Copyright?2006-2024 gzzp.com 廣州招聘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06115289號
地址:廣州市花都區(qū)龍珠路與天貴路交匯處龍珠商務大廈15層 EMAIL:[email protected]